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谷绍楠
“只要拧开这个阀门,四通八达的滴灌管道立马作业,送水到每棵橘树根部,再干旱也不怕了。”4月22日,连绵春雨为慈利县产业示范园东岳观镇广东村柑橘示范片带来营养“大餐”,“土专家”黎开友见着橘树花繁叶茂,难掩喜色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。山清水秀、蓝天碧水的湖南省慈利县,生态优势金不换,但“七山半水两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的地貌,也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发展的“烦恼”。
山地多、基础弱、发展受限,如何闯出一条产业金银路?
慈利县的优势产业是柑橘种植,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,被评为湖南省柑橘优势基地县。
近年来,慈利县因地制宜、立足柑橘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,打造了涵盖6个乡镇28个村(社区)的柑橘产业示范园区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慈利经验”,点燃了乡村振兴的产业“新引擎”,稳稳托起“富民梦”。
从“亮点”到“示范”
——园区建设标准化、规模化,形成高质量发展“新标杆”
“蓄水池真干净利落,周围还有牢固的栏杆,防止了污染、守住了安全,标准就要这样搞。”走进慈利县东岳观镇广东村产业示范片的核心种植区,雨滴正源源不断聚成流水,注入到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,不锈钢的银色与周围新绿、黑色滴灌设备相互映衬,现代和传统风格完美融合为一体。
黎开友介绍道,该蓄水池按照主要用于产业片区灌溉用水,同时弥补干旱缺水季节山上农户 “无水可用”的不足,最大化保障周边500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,缓解抗旱保收压力。
不远处,一条宽3.5米、长1050米的产业路盘旋而上,直接延伸到农户家门口。雨水冲刷过后的产业路,宛如一条宽宽的银丝带,铆足干劲铺平群众心中的“致富路”。
“建设初期,由于资金紧张,除开项目资金,村还自筹部分,村民也高兴极了,无偿投工投劳捐料。”东岳观镇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庆感慨道,修路、建园、种植、培训,村民们有积极性,村里也不能落后,项目建设一贯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要求,并结合村情,创造性开展群众工作,规范化、标准化项目落地才如此顺利、有成效。
其他片区也有喜人成绩。零溪镇大庄村完成建设规范化轨道车、科学布置灭蚊灯、全覆盖设置防草布等,杨柳铺乡杨溪社区完成滴灌建设,广福桥镇完成品种改良910亩,二坊坪镇高溪村建设的丘陵山地柑橘标准化果园通过了国家级验收。
目前,全县柑橘产业示范园建成了柑橘标准化示范基地6770亩,示范带动周边21.8万亩;建成柑橘物流集散中心30亩(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),建成柑橘及其他农产品销售中心10亩;低产园改造3150亩,滴灌设施建设651.6亩、201270米管道铺设,22560道路建设及硬化,1200 立方米提水工程,一项项数据、一项项指标背后是转运输、仓储服务、抗旱增收等问题的迎刃而解。各类柑橘种植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612家,50亩以上种植大户434个,联合标准化的产业园建设,逐渐形成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新标杆”。
从“粗放”到“现代”
——园区产业集群化、链条化,拉动高质量发展“新引擎”
苗市镇是全市唯一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(柑橘)”,在慈利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柑橘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中,产业优势明显。如,东洋渡村北临澧水,澧水大桥连接东洋渡村与对岸杨柳铺乡;南接国道G353,国道G353与省道S305交汇后穿村而过;东与石门县相距仅十公里,交通便利,又有特有的适合柑橘甜蜜的“小气候”,15%甜度成为受追捧的对象。
然而,过去东洋渡村柑橘种植技术落后,产品质量差,商品价格低,农民收入甚微,大量劳动力流失,加剧产业难发展情况。
“是产业园建设项目送来了及时雨。”东洋渡村党支部书记高正友表示,东洋渡村发掘资源优势,一方面引进外资,吸纳社会资本加入产业园建设,另一方面鼓励村民自己办企业、自己学技术,借鉴其长、探讨其道,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让原已荒废的园艺场又重新产生了效益,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。
苗市镇东岳村和东洋渡村定位一致,利用苗市镇区位优势,建立了大型的仓储物流集散中心,辐射带动周边三个乡镇安全、集约、高效的商贸交易,不断延伸柑橘产业链,实现加工、冷藏等设施建设的错季节销售、精准销售。
“品种好、鲜果甜,才受市场欢迎呢。” 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,高品质柑橘就是推动发展的强劲东风。园区紧盯品种改良、水土改善等环节,派出科技特派员、三区科技人员、本地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柑橘产业“智囊团”,下到田间地头、走到群众身边,手把手教学、一对一指导,现场为橘农答疑解惑,建立长期互助联系,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附加值。
现在,园区1535亩柑橘进行品种改良后,每亩产量由原来的2.5吨提高到3吨,实现总产量671310吨,加上自建或联建的7个电商平台、年均商品化处理率已达30余万吨的116条商品化处理线、3000平方米硬化初加工场地、4800平方米建设生产、包装车间等,种植、 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要素基本齐全, 6个核心产业带抱团发展,集群化、链条化特点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从“攻坚”到“共富”
——园区经济科技化、模式化,追赶高质量发展“新趋势”
“科技富农、数字赋能、模式培优,我们要有发展的新眼光、新格局。”零溪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刚勇退伍后,一心一意铺在柑橘事业上,用他的话讲是“专心做好惠民利民一件事”。
慈利县建立长效益农联农机制,融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思维, 专心做好柑橘产业这一件事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园区零溪镇大庄村创新增收思路,开创“公司+果木流转+村集体+技术服务+农户”新模式,克服地形、技术、资金等制约因素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制定双方合作协议,按照每棵5元-10元的价格,流转了2.1万棵柑橘树,并每5年在初始流转果木价格基础上进行流转费用25%的递增。
同时,通过品种改良、水土改善、引进新科技以及基地设施化、机械化等建设,提高亩产0.5吨、提高产品价格6.25个百分点。对全村柑橘种植户,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肥料4万元,村民直接受益。
园区杨柳铺乡抛弃贴牌生产模式,注册乡域内公用农用品牌“杨柳壹壹”,壮大“硒有慈利”品牌;以“党建+合作社+产业+农户”模式,分片分阶段开办培训班、屋场会、夜校等进行柑橘种植技术培训60余次,培训惠及全乡橘农近1.2万人次。荷峪村无人机撒施,荷叶村智能化分选、打蜡,申中村直播带货等,使品牌效应更明显。
在“硒有慈利”公共品牌的带领下,园区企业现有注册商标20个,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5个,“硒有慈利”--岩缝柑橘、刘湘国柑橘、茶林河沃柑、神谷蜜橙等品牌市场反响好。示范园以现代化方式延长农产品产业链,把收益留在农村、留给农民,把乡亲们的腰包一个个鼓起来。
随着财政资金入股分红、土地流转、果木流转、基地托管、保价收购、聘请务工、发放农资、技术培训、以奖代补等务实措施不断落地,培育优质种苗、复合利用土地、发展智慧农业等方式推动产业提质升级,农产品的增值收益留在了农村、留给了农民,柑橘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,园区建设项目也变成一条真正益农联农的纽带。
强链兴业、富民兴县。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园解决了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的大问题,带动4.4万户14.2万农民参与产业园建设和发展。示范园区内购入了5台智能化分选打蜡设备,铺设25条2500米省力轨道车,建成了300平方米直播平台,全县科技兴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受益示范园的建设,该县5023户脱贫户232户监测户,18000余人人均增加年收入1126元,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兴村、产业兴旺的标杆和样板,铺开了全县乡村振兴生机勃勃、蓬勃发展的生态画卷。